私募股权(PE)行业的企业掠夺者,曾被形象地比作入侵的野蛮人,令人印象深刻。但更恰当的说法是,这个行业如同机器,将投资者资金转化为交易,把交易转变为可盈利的资产剥离(即“退出”),再把退出成果转化为投资者回报。
当这台机器运转良好时,会产生自我强化的动力。盈利的退出带来丰厚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更多资金,进而促成更多交易。
不幸的是,私募股权在美国的运作并不顺利。基金难以实现盈利退出,交易量大幅下滑,筹集新资本也愈发困难:到2025年,私募股权融资规模可能连续第三年下降。
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且成功的模式,如今变得迟缓而不可靠,就像20世纪70年代底特律那些声名狼藉的高油耗汽车。
然而,在太平洋彼岸,一台机器正重新轰鸣运转。在日本,自2019年以来,私募股权交易数量翻了一番,交易额增长两倍。2025年上半年,并购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320亿美元。美国知名投资公司安宏资本(Ares)、凯雷投资集团(TheCarlyleGroup)和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GlobalManagement),纷纷在东京开设新办事处,或扩建现有办事处。
去年,私募巨头KKR的高层宣称,日本私募股权正在经历“重大复兴”。
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市场(美国)与最热门私募股权市场(日本)之间的巨大差异,可从三个方面解释。
首先是价值因素。如同20世纪70年代令人失望的底特律汽车,美国公司的估值并非特别高。美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是其营业利润(扣除折旧和摊销后)的11倍。而在日本,中等规模公司的估值仅为营业利润的7倍。
日本公司估值较低,部分原因在于管理者倾向于浪费股东资本。许多公司拥有巨额现金储备和大量闲置的非必要资产。
不过,这种劣势也蕴含着机遇。在美国,调整公司运营是一项艰巨任务。而在日本,简单的合理化调整就能带来丰厚回报。日本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占其总资产的21%,而美国上市公司这一比例仅为8%。
美国私募股权的第二个缺陷是,投入的资金往往难以流出。许多交易是在2020-2021年利率较低时达成的。正如底特律汽车难以适应更严格的燃油效率标准,该行业一直在努力适应更紧缩的货币政策。
更高的利率降低了被收购公司的价值,也提高了交易的融资成本。然而,许多基金在向投资者做出过高承诺后,如今不愿以低估的估值出售资产,担心蒙受损失。
这导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积压,向投资者支付回报的速度也变得更慢。相比之下,日本的这种“管道堵塞”程度相对较轻。
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日本的退出数量比2019-2023年的平均水平高出68%(尽管仍低于十年前的峰值)。一些大型上市案例,比如由KKR支持的芯片工具制造商国际电气(KokusaiElectric)在2023年成功出售,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日本的低利率环境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个有利于日本的趋势令人意外:去全球化。保护主义的兴起让日本众多出口商感到不安。
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将其在亚洲的配置转向日本和印度。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这种差异,可能不会永远持续。
如果美国利率下降,其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可能复苏;而如果日本央行恢复加息,日本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可能受阻。
此外,日本公司中一些顽固的管理人员,仍可能阻碍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美国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大众化的努力,可能使该行业将资产出售给偏好风险投资的散户投资者,从而缓解退出困境。
但就目前而言,日本的交易运作机制,就像可靠的丰田卡罗拉或本田思域汽车,便宜、灵活且稳定;而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仍显得有些陈旧。
期货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