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命的奇迹就在于孩子的诞生,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至今,就在于生生不息。不过随着现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生育这件事,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记得有一次我回娘家,刚进门就被在我家串门的婶子催生:
"XX呀,你家大宝都这么大了,还不赶紧趁年轻多要一个,我们那时候国家计划生育不敢要,你们现在遇上了好时候,赶紧生吧!"
幸好我妈了解我,当即帮我岔开了话题。不过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若是生育无限制,家里人也不插手,大家会要几胎呢?
也是凑巧,就在这件事过去几天后,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街头采访,采访者所问的正是我思考的这个问题,而从被采访者的年龄来看,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大不同,来看看你的想法属于哪个年代吧。
01
“80后”:观念传统,生育观偏保守
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开始接触新思想,但对于传统观念的认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深刻的。同时他们的成长中,尤其是毕业后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比之70后要大得多,因此,在生育方面,他们的观念往往偏传统,但相对保守。
不少人都觉得,孩子肯定是要生的,不过最好不要太多,一个不嫌少,两个正好。有趣的是,出生于多子女家庭的”80后“更偏向生一个孩子,而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80后“则倾向于要两个孩子。
我认识的一位“80后”妈妈就曾坦言:
"我父母都是双职工,当年计划生育只生了我,我老公家情况也一样,现在我们两个人就希望多生一个,将来孩子们彼此有个照应,否则孩子将来压力太大了。"
而另一个出身农村,从小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妈妈则非常抗拒二胎:
"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养一个就够难了,再说了孩子多了,父母难免偏心,我小时候我爸妈就偏心弟弟,我可不想我的孩子跟我一样,我要把全部的爱都给她。"
所以,大部分“80后”的选择往往在"1-2个孩子"这个区间徘徊,既不像老一辈那样"多多益善",也不像“90后”、“00后”那样"能不生就不生"。
02
“90后”:传统与现实间挣扎,生育观更保守
“90后”的成长环境比起80后要幸福得多,物质方面没吃过什么苦,但是他们面临的成长压力、社会压力则比“80后”还要大。而且,“90后”的年轻人接触新思想更多,也更深刻、因此,在生育上,他们的态度比“80后”更保守,但是有了较好的物质支持,他们的生育顾虑要小很多。
因此,在“90后”当中,愿意生二胎三胎的有,只想要一个孩子的有,同时不愿意结婚生子的比例则比“80后”大幅度提升了。
我们单位的小张就是典型的例子,小张有房有车,长得眉清目秀,性格也开朗,可他都30出头了还不结婚,每次说到结婚生子,小张就很抗拒:
"我自己一个人想怎么就怎么样,结了婚生了孩子哪有这么自由!"
可以说,“90后”的生育选择,像一场精密的效益核算。 他们清醒地承认生育的代价,也务实评估着自身承受力。孩子是生命的馈赠,却不再被视作必然的宿命。这份“自私”,何尝不是对生命更郑重的态度?
03
“00后”:注重个人价值,生育欲望直降
在那个街头采访的视频当中,大部分被访者都是“00后”,而当他们被问到:
"若是生育不限制,家里不插手,你会要几胎"
一个女生说:"我才不要生孩子呢,女生一生孩子断崖式衰老不说,生活质量也会下降,我还想多过几年自由潇洒的日子呢!"
另外一个男生则笑称:"我觉得比起生孩子,我们更应该专注自身,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
总得来说,大部分“00”后的生育欲望非常小,比起生儿育女,他们更愿意对自己下功夫。他们中很多人认为"丁克"不再是什么异类选择,而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90后”尚在权衡,那么“00后”已经在重构意义坐标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生育彻底剥离了“人生任务”的光环,成为纯粹的个人选择。他们质疑传统路径的权威性,更警惕社会时钟的捆绑。对他们而言,“成为自己”的优先级,远高于“成为父母”。
04
为什么越是年轻的人越不愿意生育了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育已成社会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原因很现实。
一,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更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当下的生活成本、育儿成本,比起以前都要大很多,这也导致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更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养育成本,从孩子出生到18岁大约需要100万元,若加上大学教育,这个数字可能翻倍。
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年轻人一方面不愿意因为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孩子重复自己的压力,结果就是他们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
二,年轻人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传统观念往往重家庭轻个人,尤其是在生育方面,比起个人的想法,传承的理念往往更深入人心,因此,那时候的人们,通常会将生育看得很重,甚至还有家庭认为,孩子越多越好。
相反,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比起家庭和传承,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成长、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
也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了生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生活。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生存和安全都成问题时,很难期待年轻人会把重心放在生育上。
三、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宽容度更高
在过去,一个人若是到了年龄还不结婚生子,往往要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各种指责甚至是诽谤,但是在今天,社会氛围则要宽容得多,年轻人往往被允许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比如有的人喜欢同性,在过去往往需要隐瞒,但在今天,不仅社会对同性恋更包容,不少父母也变得非常开明。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多样化,才使得年轻人的选择更自由。
哲学家萨特曾说:"人是自由的,人注定是自由的。"
如今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句话。
回到开头的问题:若家里不插手生育无限制,你会要几胎?答案或许会随着年代的不同而不同,但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作为一个育儿博主,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选择生几个,或者不生,这都是你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如果你选择了为人父母,就请记住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责任不是按照自己的期望塑造他们,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生育是选择,养育是责任;选择可以自由,责任必须担当。
那么,你是哪个年代的人?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下期见。
期货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