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欧洲的货物都要交钱了!
今年的跨境市场真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前美国关税以及T86政策取消后,欧洲也传出小额包裹政策取消的消息。
近期,欧盟议会议员同意了该项提案,将加强对通过电商平台进口的低价值商品监管,这意味着150欧元免税政策将要取消了。
今后,恐怕欧洲市场没那么好做了!
01kin test
出口欧洲的货物都要收费了
关于欧盟取消小额包裹的政策早在之前就有消息了,但当时美国关税及T86政策闹得沸沸扬扬,而欧洲的政策也没有确定,很多卖家都忽视了。
早在今年 2 月,欧盟委员会就提议取消 2010 年设立的 150 欧元免税门槛,以后不管进口商品价值多少,都得老老实实交关税,每个包裹可能收 1 - 3 欧元。
同时,为了加强对进口包裹的管控,防止 “危险产品” 进入市场,电商平台得提前提交商品详细信息,像成分、安全认证这些,保证商品符合欧盟安全标准,海关也会进行完整检查。
今年五月又提到了一次,内容大致如下:以后往欧盟个人消费者寄的小额包裹,每个得收 2 欧元固定费用;要是寄到欧盟仓库的商品,收费能低点,每件 0.5 欧元。
来源网络
为何欧洲也突然来这么一出呢?
当时看到很多卖家和专业人士说是效仿美国各种,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欧盟贸易委员塞夫乔维奇说了,现在大量廉价商品一股脑涌入欧盟,海关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这笔费用主要是让平台来出,补贴海关的人力成本啥的。
一直以来,欧盟实行价值 150 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免税政策,本来是想简化海关流程、促进小额贸易。
但没想到,这几年跨境电商太火了,2024 年,足足有 46 亿件价值≤150 欧元的低价值包裹冲进欧盟市场,比上一年翻了一倍,这里面 91% 的包裹都来自中国,大多是通过 Shein、Temu 这些平台直接发给消费者的。
包裹堆积如山,每天都不断涌入大批包裹,海关根本忙不过来,再加上好多产品还不符合欧盟法规,有害产品趁机流入,合规的欧盟本土卖家也抱怨竞争不公平,大规模运输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据欧盟委员会数据,2023 年因为这个免税政策,增值税就损失了 74 亿欧元。所以,欧盟这次是铁了心要改革。
近日,欧洲议会以619票赞成、26票反对和46票弃权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提案,其中包含有关如何更好地控制来自欧盟以外地区的低价值电子商务商品涌入的建议。
来源 European Parliament
欧盟议会议员同意该项提案说明政策即将要到来了!
02kin test
对中国卖家有啥影响
1
首要就是成本上涨
150欧元免税政策一直是跨境卖家销往欧盟市场的便捷通道。
该政策一取消,所有进口商品都要交关税,成本自然会上涨,再加上增值税也有变化,以后所有进口商品的增值税都得按全额价值算,不再有免税额度豁免。
对本来利润就薄的中小卖家来说,压力山大,不少靠低价走量的产品可能都没利润空间了。
2
合规难度直线上升
据报道,来自中国的服装、玩具、3C配件等品类大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如无CE认证)、知识产权侵权及环保不达标等。
欧盟新规要求电商平台提前提交商品详细信息,卖家也得跟着忙活。CE认证、品牌注册等各种一个都不能少,得保证商品符合欧盟安全、环保等各种标准。
申报系统(IOSS/OSS)的注册、税务核算、物流单据留存等流程也更复杂,一年下来,合规成本增加好几万。
2023 年欧盟因为申报疏漏导致的税务纠纷里,中国卖家占比超 60%,以后要是不重视合规,麻烦只会更多。
3
海关查验风险加大
为了落实新规,欧盟强化监管,低价值包裹查验率将会提升,清关时效自然也会延长。
物流延误,买家退货率可能上升。要是遇到海关抽检,产品认证不全或者信息不符,包裹将可能会直接被扣押、罚款都,最终还是卖家来承担这部分的损失。
4
市场竞争更混乱
政策调整后,可能会有部分企业动歪脑筋,通过低报货值、拆分包裹来逃避税费,将会导致合规卖家在价格上竞争不过那些违规的,出现 “劣币驱逐良币” 的情况。
2024 年欧盟查获的逃税案例里,大概 30% 涉及中国卖家拆分包裹,比如把 150 欧元商品拆成多个小额包裹。这种不正当竞争,会破坏整个市场环境,对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卖家太不公平。
03kin test
卖家该咋应对
1
调整物流模式,布局海外仓
“小包集运 + 前置仓备货” 替换直邮运输是个可以压缩单件物流成本的可行办法。
目前很多平台也在建立“本地对本地”的商业模式,普通卖家也可以考虑提前在欧洲海外仓备货,这样不仅能降低单件商品的物流成本,还能提高配送时效,满足欧洲消费者对 “3 日达”“7 日达” 的配送要求,提升复购率。
2
重视产品合规,提前做好认证
从选品阶段就得重视起来,无论是跟供应商签订协议,还是自行找代理,都要把CE认证、商标、VAT等这些办理好,确保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质量过关、符合法规。
3
优化成本,动态定价
一方面,仔细核算成本,把关税、增值税、物流费、合规成本等都算清楚,对于刚需商品,可以适当提价 10% - 15%,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于非标品,通过满减活动、组合销售等方式分摊成本。
另一方面,多对比不同物流渠道的成本,对高时效需求商品走空运,低毛利商品转海运,合理选择物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4
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策略
欧盟政策还在不断审议、完善过程中,后续可能还有变化。卖家得时刻关注政策动态,参加行业论坛、加入卖家社群,及时了解最新消息。
根据政策调整,灵活调整供应链布局、选品策略、定价机制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这场政策变动里,把损失降到最小,抓住新的机遇。
欧盟此次电商政策调整,对中国卖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挑战背后也有机遇。
及时适应政策变化、优化自身运营,终将在新的市场环境里脱颖而出。
期货公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